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1754|回复: 29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【百科】现代武侠小说大家资料详解和武侠小说的发展

[复制链接]

214

主题

1906

帖子

1906

积分

深藏不露

Rank: 27Rank: 27Rank: 27

UID
117
精华
0
金币
0
贡献
0
银币
2140
在线时间
0 小时
注册时间
2014-12-16
楼主
发表于 2019-3-27 20:09:29 | 显示全部楼层
1起源
编辑


武侠小说
武侠文学的源头当有二:“一是汉初司马迁的《史记》中的游侠、刺客列传;二是魏晋、六朝间盛行的‘杂记体’神异、志怪小说。”
火药没有发明之前,刀枪剑戟都被称为冷兵器,在冷兵器时代,个人的武术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,它既可保家卫国,又可以用它求取功名富贵,尤其是统治者,更是十分看重,在中国古代教学,是文武并重的,《周礼》中记:养国子以道,乃教之六艺。六艺中的射与御,就是射箭、驾战车挥刀枪作战的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亦载“剑道三十八篇”和“手搏六篇”,被称为“兵技巧”,它以手足、器械的使用为基本技能,据今已有二千多年,至南朝刘宋时,已有武术之称。会武术的人,一方面进入朝廷的军队,成为职业军人,这类人为朝廷所用,自然也就会在浴血沙场的同时,求得功名富贵。
但总有一类人,就像执政党与在野党一样,对朝廷政治以及当权者有不同看法,在武术上的在野党就是那些号称侠客的人。他们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流落民间,又自恃一身好功夫,挑战权贵、邪恶,扶危济困,这也原本没有错,但也有因所谓重感情、讲义气而犯糊涂的时候,只为报恩或复仇,可以置国家法律与他人利益于不顾,这就是韩非子说的:“侠以武犯禁”。但如果在一个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朝代,当侠客们啸聚山林,当起“绿林好汉”来“替天行道”,公然与当权者叫板时。这种行为,却得到老百姓的拥戴,这同时也是侠植根人们心中,得到人们喜爱的重要原因,如《水浒传》中的鲁智深、武松等。

214

主题

1906

帖子

1906

积分

深藏不露

Rank: 27Rank: 27Rank: 27

UID
117
精华
0
金币
0
贡献
0
银币
2140
在线时间
0 小时
注册时间
2014-12-16
沙发
发表于 2019-3-27 20:13:32 | 显示全部楼层
6明清白话
编辑


龙门客栈
自宋以后,文言武侠逐渐衰落下来。白话公案、侠义小说则成了中下层劳动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式样。
明代的《水浒传》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,《水浒传》被誉为武侠小说的萌芽,这部书里最具有武侠特征的人物是武松和鲁智深身上都有先秦侠风,而鼓上蚤时迁又是第一个能穿房越脊的人物,对后世武侠起来很大的启蒙作用。
然到了清代中期出现的《三侠五义》,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长篇武侠小说,对中国后世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影响深远,称得上是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,由此掀起了各类武侠题材文学作品的高潮。《三侠五义》有关武功技击(如点穴、暗器、剑诀、刀法、轻功提纵术等)、江湖勾当(如闷香、百宝囊、千里火、夜行衣靠、用毒、皮脸面具等)以及机关埋伏(如冲霄楼)种种名目之演述,均对以后武侠小说之内容素材有决定性之影响。
这两部作品它们奠定了武侠小说的基本形式和模式,一直到港台的金庸的《射雕英雄传》、古龙的《楚留香传奇》、温瑞安的《四大名捕》等等武侠小说都在它的影响之下,直到今天的武侠小说也没走出这个模式,但得到真正发展并呈现出一种繁荣现象,却是民国期间的事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